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4-11-05 05:52:11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

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,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,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,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1

《小马过河》是一篇童话。讲的是小马要过河,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。小马问老牛,老牛认为过得去;小马问松鼠,松鼠认为过不去。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,小马大胆去尝试,终于过了河。故事说明了遇事要“开动脑筋,敢于尝试”的道理。

这个故事中主要“人物”是小马,还有老马,老牛伯伯、松鼠。这些“人物”的语气、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,老马是“妈妈”,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。老牛伯伯是老一辈,朗读时声音要粗,语气稳重。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,语气要急切。小马天真、有礼貌,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。指导朗读时,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。边展示边朗读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,教师要加强范读,给学生提供范例。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。这样训练朗读,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。

学生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,让学生记住老马、小马、松鼠、老牛的话,并想象当时的情境,进一步领悟“人物”的身份不同,说话的表情、语气也不同,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,把课文的对话“表演”出来。这样做,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,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。

通过这堂课,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,不仅要备教材,还要备学生。在课堂上,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,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2

《小马过河》是一篇童话故事。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,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,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,进行分析,勇于实践,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,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,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,营造民主、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,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,勇于创新。如:在学完课文后,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:“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,会对妈妈说些什么?”听了我的问题,同学们积极思考,有的说:“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,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,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,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地问:‘孩子,你怎么了?’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:‘妈妈,我太笨了,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,这样既耽误时间,又费很大的力气。’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,说:‘孩子,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,很了不起呀!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,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。’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,觉得很有道理,他又自豪地说:‘妈妈,从今天这件事中,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,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,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,才会明白。’妈妈高兴地点头称赞:‘好孩子,经一堑,长一智,你的收获可真大呀!’小马又赶快说:‘妈妈,今后你有什么活,就让我去做吧,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!’”这时,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,索性站起来说:“老师,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。”“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,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:‘妈妈,我回来了,面磨好了。’妈妈称赞说:‘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。’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:‘妈妈,今天通过这件事,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,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。’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,点点头。”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,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。“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,表演得也很不错。”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,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。

在教学工作中,我们不难发现,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,是最活跃的,是无止境的。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,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,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,自由地翱翔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3

《小马过河》这篇课文情节美、事物美、构图美、道理美,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创设情境,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升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:

1、朗读课文触美丽。

这个故事中的主要“人物”是小马,还有老马、老牛、松鼠。这些“人物”的语气、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,因此在指导朗读时,我先示范朗读,引导学生进入情境,接着再让学生进行语音朗读,最后设置情境进行演读。这样训练朗读,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。

2、情境演绎悟美丽。

当学生对课文把握较好之后,让学生记住老马、小马、松鼠、老牛的话,并想象当时的情境,进一步领悟“人物”的身份不同,说话的表情、语气也会不同,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,把课文中“人物”的对话“表演”出来。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,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,也让本文蕴含的道理铭记于心。

3、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课文的整体感知,如果能加入课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,课堂才会更加的完整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4

教学内容

小马过河

教学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1、认读9个生字,积累新的词语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3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。

教学重点

1、认读9个生字,积累新的词语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学难点

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
教具准备

挂图、小黑板

教 学 过 程

一、谈话导入。

师:小马为什么要过河?过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?结果怎样?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《小马过河》。

二、初读课文,认读生字。

读文

1、自读课文。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

2、再读课文,画出生字,标出自然段序号。读准生字的字音,把课文读正确。(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。)

3、同桌互读,互相纠正字音。

4、分角色朗读。

5、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。

6、师归纳。

识字

1、师:(出示生字)组词并讲认字方法。

2、注意个别字的读音。

3、自由认读后测读看谁记得又快又准。

三、再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1、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。

2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

3、请大家准备一下,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。(请同学读课文)

教学内容

小马过河

教学课时

第二课时

教学目标

1、熟读课文,认真分析理解课文。

2、在朗读中理解深刻道理。领会听与做的关系,学会实践。

教学重点

……此处隐藏5199个字……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。文中虽然“说”字相同,但 “说”的语气、神态、动作却不同,如“连蹦带跳地说”、“高兴地说”、“认真地说”、“叹了口气说”、“难为情地说”、“低下了头说”、“亲切地说”;还有“大叫”、“问道”、“吃惊地问”;更有六个单一的“说”字。于是,教学此课时,我便抓住不同的“说”进行教学设计,强化朗读训练。

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。首先,我让学生边读边用曲线在文中划出各种各样的“说”,然后分组共同试读,要求入情入境,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,并以“谁读得有声有色,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,角色将有谁来扮演”为“诱饵”,激发孩子读的兴趣。学生读得投入,各种声音此起彼伏,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。生读,师读,生生互读,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“读书多遍不厌倦”。等由“读的量变”到“读的质变”后,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,示范过后,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,让人人过把“读”瘾。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此时此刻,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。

《小马过河》是经典的童话,它包容的东西太多,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。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,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,我们才能听到“花开的声音”。但是,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,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。以后教学中,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13

课快要结束的时候,我语重心长地说:“孩子们,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!再读读故事,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又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?”一石激起层层浪,孩子们又去读书思考了。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,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。

“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,热爱劳动。”

“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,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。”

“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,但它是为了小马好,它很善良,有一颗爱心。”

……

“老师,我想提个问题?”

“好啊,什么问题?”

“如果水真的很深,小马一试,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?”

“老马知道水不深,不会淹死,才叫小马去试的。”“如果水很深,老马不知道,她叫小马去试试,小马不就淹死了吗?”

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:天刚下过一场大雨,河水上涨了很多,小马又要过河,它该怎么办呢?

是该动动脑筋了。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。

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四

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:“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”,而“发展”是一个动态过程,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。就以《小马过河》这一课为例,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,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。

一、适量的讲。

用“四两拨千斤”和“牵一发面动全身”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,在课堂上当讲而讲,讲则必精。在《小马过河》一文中,我抓住“评”字,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。接着,要求学生精读课文,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、词、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。

二、适度的讲。

所谓“适度”的“度”,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。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,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,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。例如《小马过河》一文的教学中,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,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,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,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,引导学生步步深入,身临其境。

三、适时的讲。

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,要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教学《小马过河》,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,有学生说小马很“厉害”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“勇敢”,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,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“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‘厉害’,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?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,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,就会明白了。”这一番“讲”,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“支点”,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“厉害”在于它的“勇敢”,在于它的“敢干尝试”。

《小马过河》这篇课文中,小马虽然勇敢,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、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。因此,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,关键在于“意”,而不在于“形”。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,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。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,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,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,有所触动时,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14

《小马过河》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,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,情节跌宕起伏,巧妙设置悬念,能引发学生的思考。

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。在识字环节,我采取了多种识字方法,加拼音读,去拼音读,在记忆环节,引导孩子们通过加一加、换一换、找朋友的办法识记生字,还提醒孩子么可以通过观察图片、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生字等办法识字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

在学习1-3自然段时,我让孩子们通过理解关键词来体会小马的心情,如“连蹦带跳”“为难”,身临其境地体会小马心情的变化,并引导孩子们结合自身体验,想想自己遇到困难了会怎么做,这样,就从书本中走到了生活中,是一种情感教育。

写字环节,让学生观察个别同学的生字,一起学习,纠正,让孩子们注意心字底的位置。在课后还需要加强指导。

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15

《小马过河》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。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:孩子,光听别人说,自己不动脑筋,不去试试,是不行的。河水是深是浅,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。从字里行间,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“动脑筋”“去实践”的道理。等小马下了河,小心地趟到了对岸,它的体验是: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,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。其中的“为什么”孩子竟也对答如流。

如果就以孩子“明白了什么”为目的,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。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,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,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。我想:道理来源于生活,更要用于生活。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,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。于是,我把问题抛向孩子:在你的生活中,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?你是怎么做的?暂时的沉没过后,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。

“我背《论语》的时候,有一个字不认识,去问爸爸、妈妈,爸爸读一个音,妈妈读一个音,我不知道谁说的对,就想:还是去查查字典吧。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。”

“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,让我自己插起来。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,而表弟说很难插。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,我决定亲自试试,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。”

“我与姐姐、弟弟去公园玩,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,弟弟说会掉下去,很危险,而姐姐说大胆走,不会有危险。虽然我很紧张,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。第二次再走,我就不害怕了。”

……

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,甚至牵强附会,但我相信:“死”道理已变成了“活”道理。以后的日常生活中,再遇到类似的事情,孩子们已不需要“妈妈”的指点了。

《《小马过河》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